首页 >> 校风校纪

绿色的花季VS黑色的暴力

发布日期:2017年01月13日 作者:郾城区第二实验中学 王林辉 点击: 字体:

 

                                                绿色的花季VS黑色的暴力

                           郾城区第二实验中学  王林辉

     花季是绿色的,它意味着菁菁的校园,美好的希望;暴力是黑色的,它意味着血醒和恐怖,无情和残忍。花季与暴力,这一对词语本不该联系在一起。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屡见报端,有的中小学校出现了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暴力倾向。它使原本印象中纯真的花季笼罩在暴力的阴霾下。更让人揪心的是,近年随着校园暴力的不断升级,其形式已不仅表现为单纯的打架斗殴,在某些地方甚至已演变成抢劫、杀人的恶性刑事案件。如今,呈现在老师、家长、社会面前的是一个让人无法忽视的问题——如何避免校园暴力?,校园暴力近年来得以滋生漫延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1、校园暴力成因之一:性格因素
     一方面就校园暴力的受害者而言,受害者大多胆小自卑,安静顺从。一般对自己的评价十分消极,感觉自己没用。此外,这类受害者的行为表现容易让人觉得好欺负。当被欺负时,只是忍气吞声,怕说出去后遭到报复。所以,正此种反应使加害者更加毫无顾忌,认为欺负此类人没什么好怕的。
     另一方面,就校园暴力的施暴者而言,他们通常对读书不感兴趣,学业成绩较差,常有反抗权威、逃学等违犯校纪校规的行为。此外,他们还对自己的暴力行为引以为豪,缺少同情心,而且对受害者不会有罪恶感或羞愧感。他们大多身体强壮、态度强硬、支配性和征服欲较强,反应敏捷。所以同伴通常会人为将这些人的特质误为领导才能。
  2、校园暴力成因之二: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师,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中小学生身心发育还不完全,往往需要家长及时的关怀与帮助。亡羊补牢,及时纠正其行为偏差,就不会因孩子铸成大错而抱憾终身。面对处于成长关键期的孩子,父母却没有抽出更多的时间与之谈心,即使发现反常的征兆也未加深究。

 另一方面,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如过分的严厉或疼爱会使得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产生隔阂,对父母产生不信任感。长此以往,轻则会造成孩子在家中少言寡语,心灵闭塞;重则会导致孩子暴躁逆反,以至于欺骗父母,误入歧途,并以发泄心中积怨。
   3、校园暴力成因之三:学校因素
   不可否认,尽管校园暴力是社会暴力问题延伸到校园里的现象。但学校是培养人的专门场所,而教育目标又追求的是真善美,所以面对近年来校园暴力的屡禁不止甚至逐步升级,学校是无法推卸责任的。
   一方面,就班主任而言,在以下方面对校园暴力的滋生承担一定的责任。
   其一,过分注重学业成绩,忽视对学生的身心关怀,导致学生受挫失意,心理压力过大,转而借助暴力发泄心中的愤懑,并以此来肯定自己的力量,以获取老师的关注和同学的敬畏。
   其二,拘泥于维持权威,导致老师与学生、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缺乏实效性。特别在道德教育上,老师更是站在训诫者的立场上维持自己的权威。师生间地位的巨大落差使得两者产生心灵上的距离。学生 一旦在老师那里受到了委屈与不公,又不敢向老师发泄,就会将心中的不满直接转嫁到同学的身上,从而引起校园暴力事件。
   其三,班主任的危机处理能力不足,造成老师对于校园暴力的处理不当。在面对违纪学生时,大多数老师会以检讨批评等常规手段对待,若此法无效,也很少有老师会主动寻找其他方法加以及时制止,导致学生质疑老师在处理校园暴力事件上的能力。虽然许多老师会主动找学生谈心但大多数效果不佳,无法真正打开学生的心门。许多老师对此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另一方面,就学校管理者而言,在以下方面对校园暴力的滋生也承担着无法回避的责任。
   其一,学校管理制度、德育制度不够健全和落实。学校对违纪学生不管不问,老师也无法有计划地辅导行为偏差的学生,造成同伴彼此模仿,无视校规存在。在学生发生行为偏差的早期阶段并未及时有效地予以纠正。
   其二,学校对校园暴力现象讳疾忌医。出于“家丑不可外扬”的思想,学校很少主动将校园暴力事件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开。一旦发生暴力事件,学校也往往希望通过借助经济补偿息事宁人。
其三,学校缺少相关的宣传与预防措施。如今在追求升学率和竞争力的学校教育下,美育与德育逐渐沦为形式与附庸的地位。此外学校对学生法制和维权教育的怱视,造成许多学生法制观念的缺失以及维权意识的谈薄。正是由于实施校园暴力后果的无知,造成了学生对校园暴力行为的有恃无恐。

  4.校园暴力成因之四:社会因素
    人是社会的人,学校也是社会的缩影。社会环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一方面青少年学生往往从现今重功利轻道德的社会风气中得到负面的污染,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对道德观念产生淡漠与忽视。另一方面,如今的大众传媒信息良莠不齐,而我们在有关禁止青少年接触暴力文化的法律法规方面又缺少可操作的严格规定。在影音制品、电子游戏中,青少年可以很方便地接触到暴力场面。这极易使成长中的青少年产生暴力行为的动机。此外青少年对媒体偶像的模仿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如果媒体偶像(如影星、歌星)把暴力、吸毒当作是玩酷,那些想酷的青少年自然也随之争相模仿。
   校园暴力给青少年带来的危害不仅是皮肉上的伤痛,更是孩子们心灵的扭曲。针对先前对校园暴力得以滋生蔓延的原因分析,我认为避免校园暴力的可行之道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从学生角度而言,班主任应加强对有关解决冲突、人际相处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意识到解决冲突的手段有多种形式,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并且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维权宣传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让学生能真切的体会到暴力行为要付出高昂的代价。有学者就建议,针对比较严重的伤害、勒索、恐吓等行为,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司法过程,让施暴者知道问题的严重后果。其目的是让学生能意识到暴力行为的昂贵代价,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我们学校将会在这些方面做有益的尝试,并进一步加大对这部分学生的教育、处理力度,净化校园环境。
   其二,从家庭角度而言,家长应更新家庭教育的观念不能对孩子过分溺爱或严厉,当孩子犯了过错后应耐心劝导,决不能动不动就棍棒相向或放任自流。家长的一言一行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因此家长肩负着道德上的示范职责,避免家庭暴力对孩子产生的负面影响。此外,家长应多与学校合作,相互沟通孩子的情况,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出谋划策。
   其三,从学校角度而言,在学校的常规师资培训中,应注重教师的人际关系处理、师生冲突解决等方面新观念的养成。学校也会尽量多的举办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由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横向的经验交流。使师生关系良好的教师有机会向其他老师传授自己的经验和技巧,使得老师在遇到困难时,也有求助的途径。管教学生时体现应尽的责任,当学生行为有偏差时,班主任老师不能坐视不管。要明确表明暴力的危害。而具体的做法应根据学生特点、事件发生的情况及类似行为过去出现的频率而有所不同。此外,应注重教育的人文关怀,倡导平等、公正的非暴力思想。培养孩子建立一种人性化的道德情感,从而将德育和美育落到实处。教师应时常关怀身边的学生,以理性的心态处理与学生的冲突。学校还设立了校长信箱等让学生能私下将心中的烦恼倾吐出来。
   其四,从社会角度而言,诸多有识之士已开始用行动来净化大众传媒信息,尤其是网络信息的“排污清理”行动已初见成效。相关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完善和出台也会为青少年学子撑起一张保护伞。


上一篇:郾城二实中依法办学规范严
下一篇::没有了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地址:漯河市郾城区祁山路北段    电话:6699299    传真:6699299
郾城第二实验中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6-2020   豫ICP备09004366号